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之家详细内容
苏世远:铁路新科技引领智能运输新时代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苏世远  日期:3/28/2025 字体: [大][中][小]

    2025年3月22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正式投入运营,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重载铁路智能化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全球铁路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重载铁路作为国家能源运输的大动脉,其运输效率与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然而,传统的重载铁路调车作业却面临着诸多挑战。调车作业需要车站值班员多次排列进路、反复互控,配合调车机司机精准操作,连结员还需攀爬车辆进行室外作业,这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安全风险高,作业效率也难以提升。因此,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优化重载铁路调车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能,成为了摆在我国铁路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我国铁路科研工作者迎难而上,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研发出了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这一系统应用了首个基于“云脑”的路港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打通了车、港、船数据壁垒,实现了从列车调运到装船作业的全链条自动化衔接。这一创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调车作业的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错误率,为重载铁路的安全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智能调度平台外,该系统还首次采用了基于5G+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云控”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厘米级定位与毫秒级传输构建精准导航网,使机车能够感知200米内路况,自主完成加减速控制、停车对位等关键操作。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室外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实现了从“人工巡检”到“智能联锁”的华丽转身。

    更令人瞩目的是,该系统还首创了基于“5G+AI”的路港协同作业“云防”安全技术。这一技术通过智能联锁技术,将调车作业人员从繁重的室外作业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室内立体监控”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还提高了调车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重载铁路的安全运输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此次投入运营的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是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进行的。黄骅港站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运输下海口车站,年煤炭运量达2.17亿吨,承担着重要的能源保供责任。该系统的投入运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黄骅港站的运输效率,还为其他重载铁路车站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次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的投入运营,不仅是对我国铁路智能化发展的一次有力证明,更是对全球铁路智能化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铁路将在全球铁路智能化发展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