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雷云:聚力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强引擎”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雷云  日期:4/3/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竞争格局深刻调整。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对中国而言,聚力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更是打造未来发展“强引擎”的必然选择。唯有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通过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重塑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近年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迅猛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催生了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新业态。中国在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已取得显著优势,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仍需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只有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产业升级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重要载体。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和绿色转型焕发新生,新兴产业则凭借技术优势快速崛起。以制造业为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同时,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突破,不仅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也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然而,产业升级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协同。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创新生态;企业需主动拥抱变革,加快技术迭代;高校和科研机构则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全链条发力,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的提升。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支撑。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当前,全球范围内对科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必须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一方面,要改革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鼓励高校开设交叉学科,适应新质生产力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激励、平台搭建等方式,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业。此外,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文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同样至关重要。只有让人才的智慧充分涌流,新质生产力才能获得持久动力。

    聚力新质生产力,既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一次全面的发展理念革新。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以更务实的态度推动创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新质生产力必将成为引领未来的“强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以创新为魂、以产业为基、以人才为本,才能在全球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