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许舒尧:适老化改造让“银发安居”托起幸福晚年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许舒尧  日期:4/17/2025 字体: [大][中][小]

    2025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成为各地民生工程的重点。从苏州的“焕新”补贴到上海的“一户一案”,从常州的智慧康养到重庆的“微改造”,这场以“老有所安”为核心的民生行动,正以精细化、多元化的姿态,为老年人筑起安全、便利、温暖的居家屏障。

    政策护航,从“补短板”到“提品质”

    适老化改造的推进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扶持。2025年,多地升级补贴标准,如苏州、南通等地将最高补贴提至1.5万元,覆盖防滑处理、卫浴改造、智能监测等7大类项目,并简化申请流程,通过“苏服办”等平台实现“线上申请、立减直补”14。浙江、湖南等地则引入“以旧换新”模式,将智能设备纳入补贴目录,补贴比例达30%,单户最高补贴达2万元,推动适老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79。这些政策不仅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更通过“一户一策”的评估机制,确保改造贴合老人实际需求,如剑河县为独居老人定制沐浴椅、防滑扶手,让“小改造”解决“大难题”3。

    科技赋能,从“安全居”到“智慧家”

    适老化改造的“智慧化”趋势日益显著。常州经开区引入物联网报警装置、智能手环等设备,实时监测老人活动,织密“云上安全网”;上海徐汇区通过智能烟感、门磁系统,联动社区平台实现“秒级响应”56。这些技术不仅防范跌倒、火灾等风险,更让子女远程守护成为可能。例如,常州93岁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的智能门禁和煤气报警器,让家人与社区形成双重监护,真正实现“养老”向“享老”的跨越5。

    社会协同,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

    适老化改造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同发力。佛山市红十字会通过“社工+志愿者”模式,为困难长者提供电力改造、无障碍通道等服务,累计覆盖181户家庭2;东莞石排镇“双百社工”深入社区,为低保老人翻新房屋、加装照明,满意度达100%8。市场力量亦不可忽视,常州、上海等地通过“企业让利+政府补贴”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培育出覆盖设计、施工、售后的一体化服务链56。这种多元共治模式,既缓解了财政压力,又提升了服务专业性。

    民生温度,从“室内改造”到“全域友好”

    适老化改造的视野正从家庭向社区延伸。重庆渝北区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铺设防滑步道,让老人“轻松下楼”;双龙湖街道打造老年主题公园,增设塑胶地面、充电座椅,扩展老人的社交半径10。上海河滨大楼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为99岁老人完成“浴改淋”,平衡了文化遗产与生活便利6。这些实践表明,适老化不仅是家居升级,更是对公共空间的“友好重构”,让老年群体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独立”与“尊严”的双重保障。

    结语:以“适老”之心,筑“不老”之城

    适老化改造是一项“有温度的技术活”,既需要政策与科技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关怀的软浸润。从苏州的补贴清单到重庆的“十米扶手”,从常州的智慧康养到佛山的志愿帮扶,每一项改造都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底色。未来,随着银发经济的崛起,适老化改造需进一步打破“普惠”与“精准”的边界,让更多老人从“将就”走向“讲究”,在“稳稳的幸福”中安享晚年。这不仅是民生工程的进阶,更是一座城市对生命全程的温情回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