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果晓丹:竞聘上岗的破局之举,激发高校发展新活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果晓丹  日期:5/22/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海南医科大学“全员卧倒、竞争上岗”的中层岗位公开竞聘结果引发广泛关注。在此次竞聘中,32名干部离开领导岗位,其中8人落选,同时选拔任用了一批优秀干部。(5月20日 澎湃新闻)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干部队伍存在活力不足、晋升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一些干部在其位却未能充分谋其政,论资排辈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真正有能力、有干劲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进而影响高校行政效率与创新发展的步伐。海南医科大学的此次改革,直击这些痛点,以“全员卧倒、竞争上岗”的果敢姿态,打破编制、资历、条件限制,突出“能力本位”,让全体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变革之风。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高校管理领域激起层层涟漪,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与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

    首先,从改革成果来看,成效显著。管理服务机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49岁降至44岁,新提拔的干部中不乏85后甚至90后的年轻面孔。这一变化不仅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硕士以上学历比例的提升,也显著增强了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为学校带来新思维、新方法,有望推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其次,此次改革过程中,海南医科大学采用了“汇讲+答辩+面试评委+群众评委+综合考察”的复合评分体系,全面考察竞聘者的综合能力。这种公开、透明、公正的选拔方式,不仅让竞聘者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也让全校师生有机会参与到干部选拔的过程中来,切实体现了民意。这种参与感和监督感,无疑将增强全校师生对改革成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然而,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32名干部离开领导岗位,对于学校和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震动。尤其是那些因未竞岗成功而转岗的干部,他们可能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瓶颈和心理上的压力。但正如海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彩虹所指出的,“今天的‘全体卧倒’是为了明天的‘更好起跑’”。对于这些干部来说,转岗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学校通过分类施策,支持他们转任专技岗位或到其他管理服务部门工作,既保障了他们的权益,又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这种人文关怀和组织关怀,无疑将增强全校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海南医科大学的改革实践,对其他高校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高校应勇于打破传统干部选拔任用的束缚,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用人机制,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活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程序公正、结果公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同时,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当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海南医科大学后续还需持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配套机制,巩固改革成果,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干部人才基础。相信在这场改革浪潮推动下,高校能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刘台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