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司国雨:学生出操被烫伤、教育不能“烫伤”学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司国雨  日期:6/20/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广东普宁市第三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多名学生因天气炎热,在做平板支撑等与地面接触动作时被烫伤。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普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发现情况后已送学生就医、注射破伤风疫苗,目前已获家长理解。但这起事件,仍给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与教育理念的警钟。

    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初衷无疑是好的,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这次事件中,学校在组织活动时明显考虑不周。明知活动当日天气炎热,地面温度极高,却未对活动内容、时间作出合理调整,也未采取必要防护措施,让学生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直接与滚烫地面接触,最终导致多名学生烫伤,这是对学生安全的严重忽视。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事件发生后,学校发布表扬信,称赞学生“无人退缩”“无人抱怨”,将学生受伤与坚韧、拼搏精神挂钩。这种做法不仅未能反思活动组织的失误,反而将学生的伤痛当作一种“光荣”去宣扬,反映出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真正的坚韧和拼搏精神,应当建立在科学合理与人文关怀基础之上,而非以学生的伤痛为代价。

    此次事件,暴露出学校在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上的漏洞。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对各类潜在风险应提前预判、积极防范。高温天气下,地面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烫伤,这是常识。学校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活动时间,避开高温时段;或改变活动内容,避免学生与高温地面直接接触;也可提前准备防护用品,如手套、垫子等,保障学生安全。但学校却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任由风险发生,这是安全管理的失职。

    从教育理念来看,学校不应片面强调所谓的“吃苦教育”“意志磨练”。适当的吃苦和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益,但不能违背科学和安全原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本意是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和奋斗获得成功,并非让学生去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此次学生出操被烫伤,并非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而是学校管理不善导致的意外,这种“苦”毫无价值,也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生健康是教育的首要前提。希望学校和教育部门能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组织各类活动。同时,要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权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力量,而非伤害学生的“源头” ,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