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经历了十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岁月的风霜雪雨,在她身上镌刻下一道道深刻而独特的印记。这些印记,有辉煌的荣耀,更有刻骨铭心的伤痛。
1937 年12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南京的每一寸土地。在那段惨绝人寰的日子里,南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日寇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机枪扫射、刺刀挑、刀劈、活埋,把几百人用铁丝从肩胛骨的地方串起来,泼上汽油用火烧。更令人难以启齿的是,有的鬼子在奸污妇女后,用刺刀或烧红的煤铲,直接捅向她们的下体,让人生不如死。这些残暴的行径,让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瞬间沦为人间地狱。曾经繁华的街巷,瞬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曾经温馨的家园,瞬间被毁于一旦。断壁残垣中,只剩下无尽的哀嚎与绝望。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痛,是南京人民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据后来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短短的六周时间内,日寇就杀害我同胞三十多万。
然而,南京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在苦难的日子里,他们挣扎着,在屈辱的深渊里,他们奋起着。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念,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捍卫着自己的家园。那些英勇的战士们,他们或许没有先进的武器,但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对家园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忠诚。那些普通的百姓们,他们或为战士们送水送粮,或为伤员们包扎伤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这段历史,是南京永恒的记忆。当我们漫步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看到那些古建筑上留下的弹痕,当我们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看到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时,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些历史的见证,让我们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如今的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经济文化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但南京人民并没有忘记那段历史,他们将那段记忆化作前进的动力,激励着自己不断努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奋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先辈们的不屈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南京,是一座用历史书写的城市,她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感人的故事,她的每一条街道都流淌着古老的记忆。而 1937 年的那段惨痛历史,会永远铭刻在南京和全国人民的心中。如今,每年12月13日被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公祭日当天上午10点钟,防空警报鸣响一分钟,那警报声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苦难,以悼念那些无辜的遇难者。(作者王满堆,山西晋城人,有作品发表在国内外多家报纸杂志上,出版有长篇小说《峥嵘岁月几多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