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白泽阳:基层干部的精神坐标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白泽阳  日期:7/3/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基层干部如同扎根大地的根系,既要深植沃土汲取养分,又要向上输送发展能量。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关乎着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万家灯火的期盼。新时代的基层干部需要在坚守初心中校准方向,在务实作风中锤炼本领,在自我革新中永葆活力,构建起服务为民的精神坐标。

    坚守初心是基层干部的政治底色。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唯有将"为民服务"的宗旨熔铸为精神内核,才能在纷繁事务中保持定力。这需要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观察问题的"显微镜"和解决矛盾的"手术刀"。基层干部要善于在政策宣传中架起"方言桥梁",把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既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又让惠民举措带着温度落地。这种初心坚守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对群众急难愁盼的时时牵挂、对民生冷暖的处处用心。

    务实作风是干事创业的根本保障。基层工作最忌虚浮,需要发扬"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实干精神。要建立"群众点单-干部接单-多方评单"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将群众需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矛盾调解中既讲法理又通人情,在产业发展中既重当前更谋长远,做到解决问题有精度、推动工作有力度。面对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新课题,基层干部更要突破经验主义束缚,用"铁脚板"丈量民情,用"新思维"开创新局,在守正创新中提升治理效能。

    自我革新是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基层干部要常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主动破除思维定式中的"暗区""盲区"。通过构建"学习—实践—反思"的能力提升闭环,既要深研政策法规成为"政策通",又要掌握数字技术变身"多面手"。在作风建设上更需刀刃向内,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筑牢廉洁防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种自我革新不是被动应付,而是对"四大考验"的主动回应,是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觉追求。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历史节点,基层干部肩负的使命愈发重大。他们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民心向背;用双手托起的不只是任务,更是百姓期盼。唯有以初心为舵、以实干为桨、以革新为帆,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这既是基层干部应有的精神姿态,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广袤的基层沃土上,无数这样的耕耘者正以默默奉献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篇章。(新乐市邯邰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