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载光阴流转,宛平城墙的弹痕仍如民族脊背上的鞭痕。当硝烟散作历史尘烟,七七事变的警世钟声却穿越时空锤击心灵——那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呐喊,将永远昭示:破碎的山河需要用血肉重铸,民族的尊严必须以斗争捍卫。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这道历史刻痕更当化作奋进新征程的精神罗盘。
刻骨山河破碎,浇铸清醒自觉之魂。“国殇耿耿金瓯缺,带长剑兮挟秦弓”。1937年7月7日的枪声刺破夜幕,日寇铁蹄踏碎“不抵抗”幻梦。佟麟阁血洒南苑时“北平既不可守,誓与卢沟桥共存亡”的怒吼,赵登禹率大刀队夜袭敌营斩首三百的寒光,八百壮士四行仓库射向租界的最后一颗子弹——中华民族以3500万伤亡的代价警醒世人:跪着生不如站着死。杨靖宇胃中未消的棉絮树皮,左权将军未寄出的诀别家书,平型关大捷的隆隆炮声,都在诉说着一个铁律:唯有挺起精神脊梁,方能在存亡绝续关头浴火重生。当青年学子在抗战纪念馆触摸佟麟阁的染血怀表,当党员干部在赵登禹墓前聆听“宁为战死鬼”的誓言,历史真谛如闪电划破时空:妥协退让等于自掘坟墓,敢战方能止战!
激荡斗争风骨,锻制强魄精神之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七七事变的血火熔炉中,锻造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品格。看重庆防空洞内创办的48所战时高校,茅屋油灯下走出杨振宁、李政道等栋梁;观太行山兵工厂用庙钟熔铸手榴弹的军民,用血肉筑起炸不断的补给线。这股气贯长虹的斗争哲学至今锋芒不减:南海维权前沿,青年官兵在“鬼斧神工”礁盘筑起固若金汤;科技创新疆场,“天眼”团队二十载磨镜守望星空;改革深水区攻坚,雄安建设者用数字孪生技术再造“未来之城”。犹记北斗总师杨长风在卫星发射前重温《论持久战》:“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当复兴伟业进入惊涛骇浪区,历史启示如灯塔照亮前路:以斗争精神突破卡脖子封锁,用自立自强撑起民族脊梁。
熔铸未雨智慧,点亮忧患警醒之灯。“安不忘战,存不忘亡”。宛平城弹痕犹在,台海暗流却再涌逆风。历史从来不是尘封档案:从美舰穿越台海耀武扬威,到日本《防卫白皮书》重提“台湾有事”;从文化渗透消解历史记忆,到精神鸦片侵蚀青年灵魂——新时期的“华北危急”正在以复杂形态重现。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14岁的讲解员指着杨靖宇塑像对参观者说:“爷爷肚里的棉花会发芽,但忘记苦难的民族没有根。”全民国防教育日,火箭军某部向青年开放“地下长城”设施,千米岩层下的东风导弹阵列昭示:和平需要盾牌守护。唯有将“警世钟”化为思想疫苗,让“九一八”到“七七”的历史课成为国民必修课,方能使血色警醒代代相传,锻造出堪当大任的钢骨传人。
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当口,让我们在血色记忆里砥砺“敢于斗争”的风骨,在居安思危中熔铸“时刻准备”的坚毅。当十四亿中华儿女同铸倚天长剑,当百年大党以赶考清醒勇闯深水险滩,任何妄图阻断复兴之路的阴谋诡计,必将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撞得粉身碎骨!历史警钟声声激荡,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这穿越时空的觉醒之力,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