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张校琰:铭记七七事变,紧握和平力量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校琰  日期:7/7/2025 字体: [大][中][小]

    88年前的今夜,永定河的月光被炮火撕裂。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以“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城,卢沟桥的枪声拉开浴血抗战的序幕。宛平城墙上密布的弹孔,至今仍是民族记忆中振聋发聩的警钟。

    从卢沟桥守军与桥共存亡的决绝,到西峡口连续一百余天的浴血奋战。佟麟阁“战死者光荣”的怒吼、赵一曼“未惜头颅”的绝笔,至今仍在诉说着3500万同胞的悲壮。930余座城市沦陷的屈辱、细菌战遗址的骸骨、“三光政策”的焦土,侵略者的暴行钉在文明耻辱柱上,而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民族记忆深处。

    当靖国神社的幽灵游荡,当南京大屠杀被诡辩粉饰,仍有一些日本政客罔顾历史事实,妄图美化侵略历史。我们更需以史为镜明晰真相,铭记七七事变,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让和平基因融入血脉——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和平珍贵”的永恒启示。

    今年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必将上演震撼世界的和平宣言。当战旗方阵走过金水桥,每一面战旗都在诉说抗战拼杀的血与泪和科研进步的难与苦;当新型装备列阵长安街,履带碾过的是“落后就要挨打”历史和“东亚病夫”的牌匾。这场阅兵重述1945年的胜利荣光——那是中国首次在反侵略战争中挺直脊梁、洗刷百年耻辱的拐点。如今歼-20划过苍穹、东风导弹亮出锋芒,传递的不是霸权野心,而是“以实力求和平”的清醒认知:在霸权暗流涌动的时代,唯有握紧和平力量,才能阻止历史重演。

    今日之中国,山东舰犁开深蓝,歼-20巡弋台海,“天问”探火,“蛟龙”深潜,早已不是那个连子弹都需进口的贫弱国度。但我们更需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平从不是天赐,而是实力浇筑的堡垒。卢沟桥石狮凝视着岁月,如今的中国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持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为世界和平撑起晴空。

    值此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之际,让我们在警报声中肃立默哀——为赵登禹将军牺牲前仍紧握的指挥刀,为南京城破时护佑百姓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围墙,为所有在黑暗中点燃火炬的英魂。更要以“吾辈当自强”的誓言回应历史:当工人们在岗位上辛勤劳动,当战士们在军营中挥汗如雨,当科研者在实验室夙兴夜寐,都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让我们以“同”为镜,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谦逊的姿态继续谋求发展进步;以史为鉴,铭记屈辱的近代史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绝不重蹈任人宰割的覆辙;以人为鉴,标准无数伟大的爱国先驱,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担当国家富强的接力者。(作者单位:盐山县杨集镇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