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律服务调 解详细内容
破困局 暖人心:法官化解“好意同乘”赔偿纠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梁钰  日期:7/8/2025 字体: [大][中][小]

    “看到我姐现在瘫痪在床心里真的很难受,我们愿意赔偿。”近日,和龙林区基层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因“好意同乘”引发的棘手赔偿纠纷。该起机动车交通事故导致原告瘫痪在床,而原被告双方均深陷经济困境,治疗费用全靠举债,面对这样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局面,承办法官历经多次艰难调解,终于让两家人放下隔阂,达成和解,为冰冷的法律案件注入了人性的温暖。

    事情要从去年的一个清晨说起,被告刘某出于亲戚情分,顺路搭载表姐孙某前往某林场上班。不料途中遭遇突发状况,车辆侧滑翻车造成孙某受伤,经医院诊断为胸外伤、双侧多根肋骨骨折、血气胸、左侧枕骨骨折、脑梗死。经和龙森林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刘某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孙某承担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

    事故发生后,孙某的治疗费用如流水般不断消耗,本就不富裕的孙某一家四处举债,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压力。无奈之下,孙某将妹夫刘某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而刘某家中同样捉襟见肘,事故发生后,他前期垫付了部分医疗费,还要承担自己车辆的维修费用,生活同样也陷入困境。双方均表示无力承担更多经济赔偿,矛盾一触即发。

    案件进入调解阶段后,重重困难摆在了法官面前。一方面,孙某的丈夫情绪激动,妻子后续高昂的康复费用让他心急如焚,坚决要求刘某给予赔偿;另一方面,刘某委屈不已,自己好心载人却惹来官司,家中实在拿不出更多钱。同时,双方因经济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也使得调解过程中常常因言语冲突陷入僵局。

    但法官并未放弃,秉持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原则,开启了艰难的调解之路。法官多次与双方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与双方拉家常、讲情理,逐渐缓和了对立情绪。同时,法官仔细研究案件细节,精准向双方释明“好意同乘”在法律层面的责任划分,耐心解释孙某作为次要责任人应承担的义务,也向孙某的丈夫说明刘某家庭的经济状况,引导其理性索赔。

    为寻求最优解决方案,法官还积极协调双方的亲属参与调解,借助亲情的力量化解矛盾。经过十余次反复沟通、协商,历时近三个月,在法官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刘某承诺分期支付孙某部分赔偿款。孙某的丈夫红着眼眶握住刘某的手:“你也不容易,咱们都是一家人。”两家人在调解现场紧紧相拥,积压已久的矛盾在理解与包容中彻底消融,破碎的亲情纽带重新得以接续。(作者单位:和龙林区基层法院立案庭)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