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北京地区部分博物馆在暑期实施错峰开放、延时开放服务,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参观选择。其中,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将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的措施。(7月9日《北京青年报》)
据了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均实行周一闭馆制度。博物馆之所以选择周一闭馆,这是因为经过周末两天的客流高峰,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游客参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让博物馆得以维护设施、保养文物,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可以借此时间进行适当休整。
然而,眼下正值暑期出游高峰期,由于“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游客已不再满足于每周六天的博物馆开放日,取消“闭馆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北京多家博物馆纷纷官宣取消“闭馆日”,这显然是对游客呼声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对游客参观需求的一种极大满足。可以说,博物馆暑期取消“闭馆日”也是一种宠客。
一方面,取消“闭馆日”,游客就可实现“想哪天来就哪天来”的自由,不再受限于“闭馆日”,而可能导致“闭门羹”,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另一方面,取消“闭馆日”,有助于分散客流,既让游客能够更加从容地参观和欣赏展品,又可提升游客的参观质量和体验。同时,取消“闭馆日”,这不仅仅是开放时间的延长,更是服务理念的一次升级,这无疑也让博物馆为自己的服务赢得更多“加分项”。
虽然取消“闭馆日”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对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加强文物实时监测和保护,以及应对增加的劳动强度,提升游客参观体验,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博物馆要把握好“开放”与“保护”的平衡,不妨通过调整工作机制、增加工作人员、做好展品和设备维护保养、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和轮休等有效举措,确保取消“闭馆日”之后,管理和服务“不打折”。
当然,对于取消“闭馆日”有一定难度的博物馆,也可通过提早开馆、延时闭馆,或增设夜间时段开放等方式,以满足更多游客的参观需求,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如此,博物馆才能树立“好形象”,赢得“好口碑”,暑期“博物馆热”才能持续升温,成为更多游客的“打卡地”。(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