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代的风吹得如此喧嚣。我们这代人立于浪潮之上,目睹物质的丰盈与精神的荒芜。琳琅满目的商品在橱窗内熠熠生辉,映照着一张张疲惫而空洞的脸庞。仿佛被无形的绳索牵引,我们追逐着、攀比着、积累着,却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惊觉,那被精心装点的物欲殿堂里,回荡的竟是灵魂失落的回音。
迷茫深处,总有渴望生长。一个年轻的声音轻轻诉说:"我有两种欲望,一种是认知的欲望,一种是改变的欲望。"这心声如晨曦微露,穿透迷茫的薄雾一一渴望理解,渴望行动,那所谓认知的提升,绝非仅靠聆听大师的智慧或追逐现成的答案。真正的认知,是借由书籍的阶梯攀登,在行走中阅读大地的密码,于思考的静默里让灵魂沉淀。它需要我们沉静下来,去触摸、去质疑、去独立思索,在每一寸真实体验中沉淀属于自己的智慧结晶。
可认知的觉醒并非终点。它如同种子,唯有深植于实践的土壤,才能向上生长为参天大树。正如古老箴言所提醒:“看好自己脚下的路。”这路,便始于当下最微小的努力——或许是灯下苦读书籍的专注,或许是简历上精心增添的一行经历,或许是职场困境中一次冷静的自我评估。在动荡不安的就业环境里,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沉心锻造一份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价值便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石,是抵御风浪的锚点,是“提升下限”最踏实的路径。
然命运无常,人生常遇寒冬。正如佛家所揭示的“诸行无常”,亦如《红楼梦》中繁华楼阁终成断壁残垣。有时,纵使我们燃尽热血,亦无法撼动时代沉重的车轮。面对“个人无法左右”的宏大叙事,我们或许会如那位年轻人所言:“悲观者永远正确”。悲观者的清醒诚然可贵,他们看透阴影的深邃。但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真正的舵手往往是那些“永远前行”的乐观者。他们并非无视深渊的凝视,而是在深渊边缘,依然选择点燃心中的火种,迈出探索的脚步。他们深知,唯有行动本身,才是刺破命运迷雾的利刃。
这种乐观,是穿透悲观的坚韧光芒。它是在变革的惊涛骇浪中稳住船舵的定力,是在周遭一片“唱衰”的低沉合唱中保持内心旋律的清醒。它不是天真的轻信,而是洞悉生活严峻真相后,依然选择做一株倔强的植物——如深谷幽兰,不因无人欣赏而放弃绽放;如崖壁青松,在贫瘠与风霜中伸展着对阳光的渴望。它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并非虚幻的慰藉,而是对坚韧灵魂穿越漫长黑夜后的必然犒赏。
走出迷途,并非需要惊天动地的顿悟。它始于无数个微小而清醒的选择:是合上无意义的喧嚣,让书页在指尖沙沙作响;是咽下抱怨的苦涩,让汗水滴落在前行的路径上;是背起行囊,让异域的风拂过求知的脸庞;是在自己的领域深耕不辍,让专业成为你从容应对世界的铠甲。
青春是一场扎根的修行。在喧嚣的浮土之下,是沉默的坚持在汲取大地的力量;在迷茫的阴霾之上,是不灭的渴望在仰望星光的方向。悲观者描绘深渊的形状,而乐观者,则在深渊之侧,以每一步微小的、向前的足迹,刻写下通往黎明的印记。当你在晨光熹微中翻开书籍的第一页,当你在挫折后重新校准航向,那向下扎下的根,已在无声中为你托举起一片崭新的天空。
(作者简介:田辉,80后,山东成武人,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