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调研作为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本应是干部与群众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沟通的桥梁。然而,当下一些“游客式调研”却如阴霾般笼罩,让调研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破除“游客式调研”之茧,让调研回归本真,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呼唤。
“游客式调研”,恰似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一些干部调研时,如同游客游览景点,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他们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按照既定路线“打卡”,只听汇报、只看亮点,对基层的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这种调研,看不到群众的疾苦,听不到群众的呼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就像在沙滩上建高楼,根基不稳,随时可能坍塌。与之相反,真正的调研应如老农深耕,脚踏实地、用心钻研。老农深知,只有裤腿沾泥,才能感知土地的墒情,把握播种的时机。干部调研也应如此,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院落,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游客式调研”,犹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部分干部调研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他们带着预设的结论去调研,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充耳不闻。这种调研,如同雾里看花,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更谈不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真正的调研应似中医问诊,望闻问切、精准把脉。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倾听病人的声音、询问病人的症状、触摸病人的脉象,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对症下药。干部调研也应像中医问诊一样,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游客式调研”,仿佛空中楼阁,脱离实际。一些干部调研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拍脑袋,脱离基层实际,制定出的政策措施往往华而不实、难以落地。这种调研,就像空中楼阁,看似美好,却无法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真正的调研当如建筑工人砌墙,一砖一瓦、夯实根基。建筑工人深知,只有脚踏实地、一砖一瓦地砌墙,才能建造出坚固耐用的房屋。干部调研也应如此,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制定出的政策措施才能接地气、有生命力,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破除“游客式调研”,需要干部们转变作风,树立正确的调研观。干部们要摘下“游客”的遮阳帽,换上“樵夫”的旧草鞋,以“樵夫”的姿态深入基层。樵夫不畏艰难险阻,在深山老林中披荆斩棘,只为寻找那珍贵的木材。干部也应如此,不惧基层的艰苦和复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基层的沟沟坎坎中踏出实打实的脚印。要带着感情去调研,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要带着问题去调研,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决破除“游客式调研”之茧,让调研回归本真。让干部们真正沉下去、融进去,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新时代的调研之风真正拂去形式主义的尘埃,让党心民心在泥土芬芳中紧密交融,绽放出“真抓实干”的绚丽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河北省泊头市文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