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这既是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更是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召唤。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青少年,当以红色为底色,以志向为灯塔,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赓续红色血脉,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延安窑洞的灯火,从长征路上的草鞋到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红色血脉里流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如今,青少年翻开党史课本,读到的是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豪迈,是杨靖宇“腹中满是草,热血依旧沸”的不屈,是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赤诚。这些红色故事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激励青少年前行的精神密码——唯有读懂红色历史,才能明白今日之中国来之不易,才能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
树立“强国有我”的志向,是青春最响亮的誓言。“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前梁启超的呐喊仍在耳畔回响。今天的青少年,见证着嫦娥探月、蛟龙入海、高铁飞驰、5G领先,亲历着中国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这份自豪,更应转化为“强国有我”的担当:学生在实验室里钻研技术,是为了突破“卡脖子”难题;青年在乡村振兴一线扎根,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是为了让国旗为自己升起。正如天安门广场上青少年的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份志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让“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勇担民族复兴的大任,是青春最厚重的答卷。民族复兴的征程,从来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新时代的青少年,或许有人觉得“大任”离自己太远,但其实,把每一道习题做好、把每一项工作干实、把每一次挑战战胜,就是在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就像戍边英雄陈祥榕,18岁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生命守护祖国的边疆;就像“90后”科研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日夜攻关,让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青春的意义,正在于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担当中成长,在奋斗中闪光。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少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唯有赓续红色血脉,让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树立“强国有我”的志向,让青春的航向始终与祖国同行;勇担民族复兴的大任,让奋斗的汗水浇灌理想之花,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梁召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