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王祎然:铭记“烽烟”照亮“前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祎然  日期:7/11/2025 字体: [大][中][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华民族以3500万同胞的牺牲为代价,通过浴血奋战,将侵略者赶出家园,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永不屈服”的精神丰碑。回望这段历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要记住先辈们抗争的精神,用“烽烟史”照亮“前行路”。

    抗战的胜利,是团结的胜利。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从“狼牙山五壮士”到“八女投江”,不分党派、不分阶层的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诠释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深刻道理。如今,面对科技攻关的“娄山关”、乡村振兴的“腊子口”,这份团结精神依然是我们破局的密钥。唯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新征程上啃下硬骨头,才能在建设祖国上取得成功,奔向美好的幸福生活。

    抗战的胜利,是信念的胜利。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腹中空空,仍以“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呐喊坚守到底;赵尚志带着枪伤指挥作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种“向死而生”的信念,让中华民族在至暗时刻从未低头,一直秉持着顽强奋斗的信念前进。当“躺平”“佛系”的论调偶有泛起,更需要我们回望历史、回看过去:当年先辈们连生死都能置之度外,如今的我们又怎能在困难面前退缩?

    有人说,80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何必再提?但请记得,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警报每年都会响起,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烛光从未熄灭。这些“仪式感”不是负担,而是提醒: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强大才是安全的前提。从“两弹一星”到航母下水,从脱贫攻坚到航天圆梦,我们每一点进步,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80年弹指一挥间,硝烟已远,精神永存。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让我们以胜利为起点,把“团结”“信念”“自强”的抗战精神,化作攻坚克难的锐气、干事创业的底气,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胜利篇章”。(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梁召镇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