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从课本到沙丘 师生在风沙里上好“治沙实践课”——研学师生在阳关林场开展防沙治沙体验活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孟金忠 刘颖  日期:7/16/2025 字体: [大][中][小]

    为让青少年深入了解防沙治沙三北攻坚战的艰辛历程,传承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绿色精神。近日,阳关林场与澎湃少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探秘治沙历程,传承绿色精神”研学活动,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及家长带着对林区生态保护的关切,走进这片“沙漠变绿洲”的实践课堂,在阳关林场开启了为期一天的“沉浸式”生态研学之旅,感受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活动中,研学团队首先抵达林场北林地,这里的主角是沙漠里的“矮壮战士”--梭梭,“四年前还是一片戈壁滩,如今放眼望去绿意盎然”,林场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里先后实施公益造林,栽植梭梭近万亩,防沙治沙效果显著”。老师为青少年科普:“梭梭抗旱性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它的根可以扎入沙漠戈壁10余米深……”孩子们对梭梭惊人的生命力表示震撼,并表示正是因为沙漠边上这些林场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才有效地阻止了库姆塔格沙漠东侵。

   随后,研学团队来到阳关林场西、库木塔格沙漠东缘治沙现场。通过工作人员介绍,大家系统了解了当地沙漠化的历史成因、不同时期的治沙策略,以及一代代治沙人扎根荒漠、与沙抗争的感人事迹。“根据所用材料不同,这里共计有26种治沙模式。”林场工作人员指着防沙治沙项目区说,在治沙现场,师生及家长们与林场工作人员近距离亲切交流,亲手参与“草方格固沙”实践压沙活动。“看似简单的草方格,却是固沙的利器,每扎好一个,都能防止沙丘移动。”林场工作人员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同学们听得认真、干得起劲,尽管手上沾满沙土,额头渗出汗珠,却丝毫没有懈怠,完成后纷纷拍照记录下这份“劳动的勋章”。初一学生杨静怡说:“原来完成一处草方格,背后要付出这么多努力,治沙人的坚持太让人敬佩了。”正是一代代治沙人的坚守,才换来了如今的片片绿洲。

    治沙实践过后,研学团队在林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农户家中,聆听他们的治沙故事,询问林场现有树种及防沙治沙优势树种,71岁的林场农户刘大爷说:“我刚搬来林场时,条件非常艰苦,树木非常少,我们没日没夜迎着风沙植树,林场现在树种很多,环境也显著改善,防沙治沙效果比较好的树种有新疆杨、沙枣树、梭梭等”。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绿色精神”融入日常,从节约一滴水、爱护每一棵树做起,争当生态保护的践行者。

    活动最后,阳关林场对此次研学活动做了总结,并对此次研学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了荣誉纪念证书。此次研学活动通过“看、听、做、悟”,让师生及家长直观感受治沙成果,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活动组织者表示,今后将持续开展此类意义深远的研学活动, 让更多青少年在触摸自然中厚植生态情怀,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根心田。(作者单位:敦煌市林业和草原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