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王康:知耻而后勇、血色黎明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康  日期:7/17/2025 字体: [大][中][小]

    八十多年风雨冲刷着卢沟桥的青石板,那夜枪声已远遁于历史的茫茫烟霭之中。然而当月光又抚过桥面时,弹孔如碑,依然凿刻着1937年那个血色黎明——它并非仅是一页屈辱史,更是我们民族觉醒后真正开始勇毅奋起的深沉起点。

    那场事变,将积贫积弱、山河破碎的痛楚刻入民族骨髓。卢沟晓月,曾照见铁蹄践踏下的家国疮痍;宛平城垣,至今犹存着无力自保的深重创痕。耻辱如灼灼烈火,烧醒了沉睡中的魂灵;民族最深的痛楚,也终于催生出了最倔强的抗争。那夜枪声,恰如沉痛而决绝的号角——它唤醒的岂止是前线将士?是四万万同胞心头的血性,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誓言从此响彻神州。于是,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无数平凡生命在屈辱的刺激下,迸发出了玉石俱焚的意志,铸就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

    耻辱是历史之痛,但更如一种特殊的“疫苗”,它使我们民族从此免疫于麻木与沉沦。这份刻骨铭心的“耻”,并非凝固于昨日的化石;它早如熔岩汇入血脉,成为民族基因里顽强向上的生命驱动。无论经历多少劫波,我们从未停止在血泪中汲取奋起的力量——从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坚韧,到改革开放探索新路的勇气,再到今日面对风云变幻的定力,皆可溯源到那深植于民族记忆中的警醒与刚毅。

    八十七载光阴荏苒,卢沟桥石狮静默如初。它们见证着:耻辱的伤痕在岁月长河中已然结痂,却从未被遗忘。因为,历史绝非只供回望的碑文,更是照亮前程的灯塔。

   知耻而后勇,知危而奋进——今日我们立于新的时代起点,当铭记那夜血色唤起的雄魂。唯有不忘过去痛楚之深沉,才能更加明白今日使命之庄严。让我们在历史的风雷中,听见自己心跳的轰鸣:以自强不息之力,答好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考题。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