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6时10分,满载着346吨36米、60米两款特型钢轨的55016次列车,从灵山站准时驶出,前往鲅鱼圈北站,随后经由营口港“换乘”轮船,驶向目的地非洲南非,此次钢轨的成功运输,标志着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成功,对于扩展海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破解运输难,展现铁海联运大能量。此批出口的特型36米、60米两种18.2万吨特型钢轨,规格特殊、批量庞大、时效要求高,是对物流能力的一次考验。为做好此次项目攻坚,铁路部门积极联合多家科研单位组建团队,通过精密测试与创新装载加固方案,为钢铁巨物找到安全“行走”的平衡点。这超常规尺寸的钢轨,其运输本身即是一道复杂方程,求解过程正是中国物流在技术攻关中的迎难而上,体现出了铁海联运多层次、多维度的运输能力。
东北强振兴,老工业基地谋出强篇章。为满足南非铁路特型钢轨的特殊需求,鞍钢股份专门成立攻关团队,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生产工艺,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成功生产了这一批代表“中国标准”“中国质量”的钢轨产品。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正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完成从“老工业区”到“智造高地”的跨越,进一步展现了我国钢铁行业在钢轨制造领域的卓越技术和强大实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当传统重工业遇见现代物流理念,当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碰撞市场经济的创新活力,迸发出的不仅是货物流动的速度,更是区域经济转型的加速度。
走出新市场,中国制造再成新标杆。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合作不断深化,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合作成果惠及共建国家,在产业、交通、就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许许多多的重大进展和成效。特型钢轨便是其中最好的代表,具有高技术、高水、难运输等特点,不仅用于当地既有线路现代化升级改造,更加体现了各国在民生建设方面的极大需求。通过“一带一路”,更多的国家基础建设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中国大国社会责任担当愈发彰显。
特型钢轨海铁联运首运启程,标志着我国物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展望未来,随着海铁联运及多式联运体系的持续优化与拓展,必将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强劲的动力,助力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中谱写更为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