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启新程,法治伴成长。2025年秋季开学季如期而至,为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镇康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组织16名法治副校长带着别样的“课本”走进辖区多所中小学开展 “开学第一课”送法进校园活动,通过模拟法庭、专题讲座、联动普法、知识竞答等普法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送上特别的法治“开学礼”,用法治的温度为青春保驾护航。
法护成长,守护“触网安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学习赋能,也隐藏诸多陷阱。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课上,法制副校长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针对未成年人“早触网”和“常触网”的普遍现象,围绕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网络消费、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常见网络问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如何预防网络暴力、如何应对有害信息、如何防范网络犯罪等网络安全法律知识,引导大家健康文明上网,不沉迷网络游戏,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传播谣言,面对网络欺凌要勇敢说“不”并及时求助。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增强防范意识,携手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同学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了辨别是非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法护成长,走进“模拟法庭”
一场模拟庭审就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在法治副校长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纷纷化身为“司法参与者”。“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一起校园霸凌案在校园内正式开庭。庭审过程中,同学们褪去稚气,迅速进入角色,“小法官”神情肃穆,“公诉人”义正辞严,“辩护人”据理力争,生动展现了法庭审理的全过程。模拟庭审结束后,法治副校长结合案件细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同时,就其中涉及的《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法律知识进行了延伸讲解,把庭审现场转化为生动的普法课堂,教育引导同学们从“庭审旁观者”转变为“法治思考者”,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模拟法庭,庭审过程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权威,我一定会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法律为准绳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做懂法、守法、用法的小公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活动结束后审判长扮演者李某某激动地说道。
法护成长,注重“精准普法”
当青春遇见法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成长的守护。为切实提升普法的针对性,此次送法进校园活动打破了“一刀切” 宣讲模式,结合了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分层式普法”的形式,将普法内容分为“小学段”和“中学段”,把专业法律术语转化为 “被欺负了该找谁帮忙?”“刷礼物的钱能要回来吗?”“校园暴力要承担什么后果?”等学生易懂的表述,让法律知识真正“听得懂、用得上”。同时还将普法对象从学生群体延伸至教师与家长,通过覆盖学生、教师、家长的全链条普法,推动形成“司法保护+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的闭环,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起立体化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