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叶金福:干部“驻村”莫忘“助村”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10/23/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期,全国各地集中选派轮换的新一轮驻村干部陆续到岗,正式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然而,当前少数地方仍出现“挂名式”驻村的不良现象:有的把到基层“炼金”当作给履历“镀金”,只求熬过驻村年限,工作状态长期“离线”;有的热衷“纸上驻村”,把工作停留在填表格、写总结上,对村里的产业短板、群众的急难愁盼一问三不知;有的把精力放在填民情日志、拍走访照片上,把工作留痕当履职实绩,遇到该解决的发展难题却躲着走、绕着办。(10月23日《遵义日报》)

    多年来,各地每年都要选派一大批优秀干部到各地农村驻村,许多干部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并切实帮助广大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赢得了广大村民的爱戴、拥护和信任。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少数驻村干部,竟然把“驻村”当成了“住村”,有的干部甚至把“驻村”当成了“做客”,这无疑背离了上级部门选派干部驻村的初衷和目的。

    笔者以为,干部“驻村”不是“住村”,更不是“做客”,而是要改“驻村”为“助村”,这才是终极目的。笔者以为,干部“驻村”至少要做到“三助”。

    首先,干部“驻村”莫忘“助村集体壮大”。眼下,各地农村村集体经济都普遍十分薄弱,有的一直在“吃老本”。一方面是村集体原本就底子薄,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是有的村干部根本无心或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有的甚至干脆常年在城里经商,村集体建设和发展壮大几乎无人问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的“驻村”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带好头,树信心,带领广大村干部和村民想对策、谋规划,想方设法把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其次,干部“驻村”莫忘“助村民发家致富”。在一些农村里,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里,许多村民的生活条件仍然处于温饱线上,离小康生活水平还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更为主要的是许多村民不懂种养殖业等相关的科技知识,苦于没有一个“领路人”。这就要求我们的“驻村”干部要把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科技知识及时传授给村民,让村民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家庭经济增产增收,步入小康生活。

    其三,干部“驻村”莫忘“助村庄变美”。如今,有不少农村由于缺乏一个“引路人”,许多原本空气清新、河水清澈、青山环抱的村庄变得脏、乱、差。这就需要我们的“驻村”干部要做好绿化、美化、净化、洁化村庄的规划,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村民自觉养成爱护环境、整洁村庄的良好习惯,使原本脏、乱、差的村庄变得净、洁、美,并促进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乡村游,以此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实现村美、民富。

    可见,“驻村”干部肩上的担子并不轻,“驻村”并非“住村”,“驻村”并非“做客”,而应想办法、动脑子多“助村”,让我们的村子集体经济强大了、村民变富了、村庄变美了。如此,“驻村”干部才能赢得广大村民的拥戴和赞誉。(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