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左成刚:偏远乡村初中教育陷困境,痛点在哪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左成刚  日期:2019/5/16 字体: [大][中][小]

    在即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际,在国家狠抓“三农”发展的社会大势下,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大多数地区农村孩子普通中学的入学率不到40%,远低于城镇学生的入学率。农村学生能进入本科院校,特别是国家重点院校的少之又少。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怎样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是摆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农村偏远的地区尤其是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中的6—9年级,教育存在一些具体的难题,有以下的几个痛点:

    普遍缺少家庭教育氛围。由于很多父母外出打工,隔代教育成为普遍现象。农村家庭中婆婆爷爷普遍的文化知识不高,大多的家庭难以监管孩子的学习。很多学生的学习跟不上,成绩越来越差。

    很多农村家庭对学习不够重视。现目前,农村孩子上高中难,上大学难,大学毕业找工作难:读书无用论盛行。很多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升学不抱多大的希望。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多少的要求,这也让农村孩子缺乏强烈的学习饥渴感、厌学严重。

    教育的虹吸效应导致恶性循环。有条件好农村孩子都挤破脑袋要选择条件好的学校,哪怕班额再大,教室再挤。造成一些学校学生流失严重,规模越来越小。农村教学条件艰苦,生源质量差,在农村学校难以取得突出的教学成绩。一些教学能力突出,有关系背景的教师不愿意长留农村学校。造成了农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师资,师资紧缺。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差,社会评价越来越低,形成恶性循环。

    农村学校教师紧缺教学负担过重,职业幸福感不强。一个农村教师要担负两三个学科的教学任务,难以集中精力搞教学研究,也难以形成集体教研氛围。对农村教师的行政化管理,迎接各种学习检查,考核评估,资料填报也极大加重了原本沉重的教学负担。农村一线教师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难以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成就感。加上农村教师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很低。

    教师职称工资差距过大和教育管理缺乏执行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近几年来教师职称工资差距拉大,有的从教多年的教师,被阻在中高级职称之外,职称工资动辄差上几个等级,月工资相差上千。这也沉重打击一些评职无望的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些学校一半是校级中层领导,管理上存在官僚广义作风,缺乏科学民主意识,不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教学任务安排和考核中影响了公正、公平,也影响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不能只依靠几个领导,几个优秀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一些地区将中考高考接轨,以高考方向指导初中学习,考试脱离教学大纲,出题偏、难、怪,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脱节。很多学校基本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和老师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爱好等的综合素质培养,让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热情,失去学校生活的快乐。一些学习基础差、升学无望学生的放弃学习,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养成不良的社会习气,更会引发师生间尖锐的矛盾冲突,造成难教难管的教育困窘。

    总而言之,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的问题异常突出而尖锐,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面既有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有教育体制的问题。好在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公开学生学习成绩,禁止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这是教育部要整治应试教育弊病的重要举措。但是要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落实农村地区的教育公平,需要清醒认识农村的教育的具体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拿出更有力的举措来。(四川省三台县老马镇)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