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王炳胜:浅谈社会治理格局化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炳胜  日期:2020/8/28 字体: [大][中][小]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中国有句古语说:“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城市人民管。”放在当下依然适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从而可以理解为,社会是由人民组成的,人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提升社会治理和社会化的水平,是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人民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入强劲动力,再放源头活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社会治理的最高追求就是维护和增长人民利益。社会化是社会治理的本质,将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交给人民群众讨论协商,如社区级重大事项所采用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正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当家做主。

    初心所在,促进良性互动。“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是国家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社会治理社会化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本”,强调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性与共享性。调动人民在治理实践中的主体精神与主观能动性,人民是社会治理的“初心所在”,更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创造者”。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生活富足、 身心健康、国安家宁;社会治理就是要遵循主体意愿,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治理是有来有往、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将最终构建积极的、双向的、互动的良性循环,凝聚力量,焕发勃勃生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权利,让人们享受更多便利,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和人民安定的福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基础的基础,而社会治理社会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的是“共”。共,是共同之共,也是共赢之共,只有汇聚共识、凝聚众力,一件件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民生难点、痛点,才能在治理之下一一化解。更加科学化与特色化的社会治理理念,更加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社会治理思想,更加多元性与互动性的社会治理实践。不仅有助于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进程,而且还增强了各主体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各领域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使社会治理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最终拧成一股、汇成合力,这正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条主线。(薛官屯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