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庞美辰:别让网红“泥石流”冲破文化底线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庞美辰  日期:2020/12/3 字体: [大][中][小]

    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马保国闹剧,该立刻收场了》,文中提到,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 自诩的马保国,如今知名度蹿升,最近他的雷人雷语却被热转,俨然要成为顶流“网红”。马保国的一些言行,实际上就是哗众取宠、招摇撞骗,说到底是一场闹剧。与此同时,B站宣称,自即日起将严格限制、审核、管理马保国相关视频内容,做好用户引导,还原人物事件原貌,履行平台社会责任。

    一个梗火了这么多天,关于他的鬼畜视频有点“上头”,“鼻青脸肿”的形象,加上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配上电子乐,经过各种二次创作和鬼畜剪辑,很快成为撼动互联网的又一热“梗”。一开始接触会让网友感觉很魔幻,很幽默。曾有人总结,魔幻现实主义的“审丑文化”有那么几个特点:真实且充满反差。这个梗火得出人意料,网友从猎奇到宣泄,渐渐成为“娱乐至死”的消费者。

    马保国成顶流,玩的还是“传统武术到底行不行”的梗。之前有某位搏击高手的“武术打假”,已然让传统武术颜面尽失。油腻老男人马保国的出现,以近乎江湖骗子的形象,继续揭开传统武术“神秘而虚弱”的面纱。正如评论者所言,受伤害的还是传统武术,乃至传统文化。“功夫骗子”马保国的“献丑”,对传统武术的摧残,有如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的出现对欧洲“骑士小说”的终结。

    曾经,中国武侠小说是国民读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功夫影视剧,成为中国人重要精神食粮。《霍元甲》《陈真》等影视剧,掀起了爱国热潮。与之相对应的,是一批批功夫明星的出圈。如今,特效和浮夸表演,几乎将武侠影视剧去势。曾经辉煌的武术散打争霸赛式微。若论功夫人物,特别是功夫明星,哪个可以扛起流量大旗?“泥石流”马保国在网友恶搞中登场、狂欢,成为传统武术顶流搅局者。

    在这场闹剧发酵过程中,这个梗已经变成了一个流量符号,经过符号不断地演绎再创作,流量走到了前面,无论有意或者无意,突如其来的走红快速地将人们从玩梗引入到消费文化中。对于审丑,网友玩味的同时,不能失去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否则,将会离粗鄙越来越近,也将无意识地成全着敛财流量变现。

    风波中,部分平台的处理方式同样值得批判,无视底线和影响,为流量不顾美丑,不分是非。这显然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在智能推荐算法主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需要尽到监管责任,而非一味流量至上,不顾价值引导。平台应带头抵制审丑成为流行,共同呵护核心价值观,坚守底线,拒绝闹剧!

    马保国闹剧的背后,同样映射出优质顶流匮乏的问题。网络总是需要顶流的。山中无老虎,遂使小丑成顶流。优质视频的式微成就了一批马保国这样的网红“泥石流”。伪大师们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更不是合格的传播者。整饬形形色色的伪大师,才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名,不能让他们继续黑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误导对武术、国学等理解不深的年轻人。曾经的武术顶流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吴京。网友,特别是年轻人是“喜新厌旧”的,武术节正能量顶流面临着新陈代谢的挑战,下一个“功夫英雄”在哪里?空白期不能太长,否则这个冒牌货马保国刚收场,还会有李保国、张保国们出场。显然,光靠党媒社论和媒体平台偶然性的“亮红牌”封杀,是无法杜绝劣势顶流的滚滚而来的。

    这一次,以“武林”为噱头的敛财流量从社交媒体中退场了,众声喧哗可以暂归平静。网红变网黑的闹剧降温之后,有人意犹未尽,有人射利沽名。无论公共情绪走向何处,有一点不可否认:和借武术敛财的流量经济一样,带着功利目标的“审丑文化”终将走向价值的虚无。(运河区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