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庞美辰:深耕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庞美辰  日期:2022/8/26 字体: [大][中][小]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的自我振兴,应当以乡村自身为主。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要有效扭转被动甚至消极的观念,杜绝乡村文化振兴“上热下冷”的现象,切实激发基层群众对精神文明素养的“强烈渴求”,注重在引导上下功夫,激发广大基层群众强大的内生动力,凝聚起乡村文化振兴的各方力量,是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中之重。

    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传统与创新结合,点燃文化火种。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景色与朴实的人文氛围孕育了工匠精神、民俗家训、本土技艺等乡风烟火,“万物有其根”乡村振兴就是要深入挖掘的就是这些乡村赖以生存,融入到乡村百姓的毛细血管中的传承基因。遵循乡村文化规律的同时,更要以新的展现“表演”方式或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培育文化动能,把农民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深耕乡村文化建设,线上与线下齐行,打造“金字”招牌。通过媒体发酵,提振乡村“吸粉力”,缩短城市与乡村的间隔,开拓乡村旅游、餐饮、特色乐器等广阔的农村市场。引发乡村“出圈”效应的原因和续接扩大连锁反应效益都需要乡村对公共基础设施、演出产业、数字文化等建设进行赋能,基层干部要深入每家每户寻觅与民共论当下存在的建设建议和本土文化的“主线”和“支线”,使其贯通串联整合并开展赋含时代内涵和抒发农民精神面貌的有效活动,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线上延伸振兴“触角”,点燃其他乡村产业“导火线”,多线并行,对已兴其产业链进行“二次激发”,形成一个可持续、可发展、可循环的乡村振兴建设。

    突破乡村固有思维,旧容与新知统一,激活振兴生力。中国乡村文化底蕴浓厚,古建筑遗址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是别具一格的基层风光,风吹日晒虽摧残其形,但细细品味仍保其蕴。当乡村基层面貌整改对古建筑二者发生冲突产生矛盾的同时,更要突破原有的“舒适圈”,冲出城市与乡村的边界,解开乡村二字给乡村振兴上的“枷锁”,敢于革新,使旧址和新知相互融合,让更多本土群众“回巢”,壮大乡村振兴建设队伍。通过对古建筑或民族手工艺内部重构、外部翻新,或是契合当下的现代面貌改变其使用用途,赋予其“二次生命”的同时,也是对乡村资源的“提现”。(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