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卢志峰:乡村教育需要更多的刘秀祥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卢志峰  日期:2021/3/17 字体: [大][中][小]

    近日,13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很多人的刘秀祥再次被大家关注,大学毕业后他拒绝年薪50余万的工作,回到贵州当了老师,反哺家乡,又使不少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千里背母艰辛求学,为了贫困学子走出大山,毅然返乡教书育人,刘秀祥用自身微弱的光亮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扶贫,通过普及教育,使贫困人口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获得高质量生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一句喊了多年的口号,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教育始终是贫困地区的短板弱项,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发展乡村教育,补上这一中国教育的短板,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部门发展教育的基本职责所在。在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刘秀祥站出来,反哺家乡,培养一方人才,带动一方致富。

    如何才能让乡村留住师资、引来师资?我们需要更大的政策倾斜力度,不断提高乡村教师薪资水平,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的待遇更好,生活更体面,不断提高其获得感。乡村建设的成败和乡村教师的坚守,二者相辅相成。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即便不能改变每一位乡村教师内心的权衡和决定,至少可以让他们的付出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更公允的评估和考量,让他们的梦想有更广阔的放飞空间。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乡村教育一线,像刘秀祥一样的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用自己的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使众多学子学有所成,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改变了家庭的命运,摘掉了贫穷的帽子,他们是教育扶贫的烛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刘秀祥扎根乡村教育一线,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中共泊头市委办公室)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