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邓淑冰:春夏交替要谨防湿邪入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邓淑冰  日期:2021/5/6 字体: [大][中][小]

    连日来,我市天气阴晴不定,忽冷忽热,潮湿的环境,很多市民感觉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不适,前往医院就诊。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嘉毅指出,四月份正值春夏之交,气候不稳定,造成身体湿气较重。湿气,五行属土,湿重易致脾胃运化不利。脾胃运化不利,则易有食欲不振、腹胀满、纳差,口淡,不思食,甚则大便或溏或结、身重、疲惫乏力等症状。

    春夏交替之际,湿邪入体很容易发生风热感冒、皮疹、胃肠等疾病,怎么预防这些疾病发生呢?王嘉毅给出以下预防要点。

    一是防风袭呼吸道

    春夏之交多风且风力较大,空气干燥,在大风天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有较强沙尘天气时,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出门;及时关闭门窗;必须到室外活动的人最好戴口罩等防尘用品。由于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肺润燥作用的食物,比如木耳、银耳、豆制品等。

    二是防湿邪困脾胃

    春夏之交多雨潮湿,人们会出现诸如精神不振、头晕困倦、舌苔薄白、上腹闷胀、不思饮食、口黏或甜、四肢沉重、大便稀溏、尿短少而黄赤等症状,这些都是湿邪入侵的症状。因此,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可用薏米和红豆熬粥服用,对祛湿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应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三是防暑湿致感冒

    春夏之交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变化大,如过度贪凉和食用过量冷饮,使体内暑湿的疏泄受阻,诱发发热、头身困重、胸闷、脾胃不调、口干等症状。预防暑湿感冒,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体质较差的人,可服用板蓝根等中药预防感冒。日常食物中,大蒜、姜、葱、食醋也有防治暑湿感冒的功效。

    除上述针对易发病的预防措施外,春夏养生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王嘉毅指出,养阳的第一步就是早睡早起,这才能顺应天时。春夏之际,日出时间较早,日照时间渐长,人们在这时候也该早些起床,晒晒太阳,以提升人体内的阳气。而晚上就不宜熬夜,王嘉毅说,因为熬夜伤阴,阴虚则阳无以生,可以说,熬夜既伤阴又伤阳,尤其不要超过子时(即晚上11点)才睡觉,不然,就有可能阴虚火旺。同时,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是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

    王嘉毅特别提醒,中医所讲的“湿”要分表里,区分表里方法主要看大小便的情况,二便正常湿多在表,需用透法祛湿,二便异常多水湿停滞在里,多用湿渗温化方法调节。因此,如身体不适,感觉有湿邪的症状,不要盲目自行购买一些祛湿的药服用,应到医院,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人体质合理用药。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