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加持。”在农业产业中如何运用好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词。
一、因地制宜,让高新科技接地气
高新技术要接地气。“科技不够、情怀来凑”正影响和制约科技兴农战略的步伐。科技兴农要根据各地区情况及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地走访、详尽调查,内培外引加借智,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兴农之路。河北林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贾志华,是“太行愚公”李保国教授的学生,在李保国去世后,为传承“李保国精神”,贾志华组建了一支“李保国科技兴农服务队”,扎根太行山,为果农提供技术帮助,上山入林,“送科技下乡”亲自示范修剪栽培技术,带动全村在2000多亩荒山种上了苹果、板栗、核桃等果树,村民们逐渐富了起来。高新技术要接地气,科技人才要下乡村,用脚丈量农业技术的土壤,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在农业的应用。
二、扩大宣传,让科技兴农有人气
要扩大科技兴农的宣传力度。“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科技是花架子”、“技术人员来了培训一阵又走了,到最后还是回到老路子”,在乡村中,仍然有很多村民对科技兴农存在刻板印象,也存在很多误解,这就提示我们扩大宣传的重要性,科技兴农政策要实施、要得到村民认可,就需要让村民有个好印象,对科技兴农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要加强户外宣传,张贴、绘画科普标语,二要加强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公益广告、科普栏目等,三要加强实地宣传,走街串巷,深入群众中去,开展农科课堂,与农民面对面聊天、答疑解惑,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促进农业增收。
三、落实落地,让科技创业有生气
农业科技不断升级,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农业科技的落实落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河北蠡县小陈村惠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设置的现代化育苗组织培养室就是农科落地的典型例子。一排排组培瓶摆放放整齐,绿盈盈的甘薯苗一派生机,培养室技术指导马惠争自豪的说:“我们是保定市首家甘薯脱毒育苗基地。”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一旦种植失败就会面临绝产绝收的境地,通过实验室培育、试验田种植等方式反复试验育种,择优应用,十分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平稳的落地实施,更好的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要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科学认知、加快推进,引领农业科技进步发展、落实落地,加快科学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力量,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为乡村振兴添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