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马泽原:推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马泽原  日期:11/23/2023 字体: [大][中][小]

    农业国际贸易是我国“三农”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对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但关键要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因此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农业国际贸易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国际贸易实现良好发展,但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比农业国际贸易大国高,加之近年来其他发展中国家逐步加入国际农产品销售市场,我国农业国际贸易面临的竞争加剧。

    二是农产品生产科技有待提升。一方面,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增长态势,已成为阻碍我国成为农业国际贸易大国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转化程度不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实践中的转化效率较低。

    三是行业人员对农业国际贸易相关政策了解度不高。我国农业国际贸易行业涉及到的主要人员有农民、农产品生产加工从业者、出口贸易从业者。除出口贸易从业者外,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从业者文化水平整体不高,信息渠道少,难以利用优惠政策进行生产经营,对市场行情变化的感知度低、行业敏感度低,生产决策容易与市场需求出现产生偏差。

    四是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一方面我国农业国际贸易市场主要在亚洲,占到65%左右,多为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是农业国际贸易结构不合理。基础作物多,附加值高的作物少,出口农产品品类单一。

    五是农产品外销渠道欠缺。目前我国农产品外销市场主要是农贸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和各种展销会等,外销市场不稳定,销售渠道单一。

    为此提出改进建议:

    一是降低生产成本,振兴特色产业。一方面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让机构、装置、人才、产业充分活跃起来,振兴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农产品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走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丰富农产品科技内涵。无论是农产品产量增加还是质量提升,都有赖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要完善农产品科技创新链条,推进“产学研用金”融合,发展内涵式的科技进步,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农业产业实践中应用转化。

    三是健全完善农业国际贸易政策,提升政策了解度。开办农业国际贸易政策培训宣讲班,竭力促成相关企业、人员用足、用好农业国际贸易有利政策,让政策普惠整个行业群体、提出切实建议,吸引农业国际贸易贸易人才,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四是改进产品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发研制新出口品类,推进农业国际贸易多元化,大力推进高附加值出口产品,例如河北开辟速冻蔬菜等农业国际贸易模式、结合发达国家人居特色,推进预制菜出口等高附加值新业态。推动中欧地理标志产品走进欧盟,开展ISO、GMP、HACCP等国际通行体系认证,构建绿色、安全的农业国际贸易标准体系。

    五是搭建出口农产品展销平台,增加宣传力度。要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搭建展销平台,建立农产品收购机制,打通各个环节,积极努力为农产品开辟出口通路,完善审核机制,海关为农业国际贸易开通便捷通道,简化审核流程,提高出口速率,减轻出口企业负担。(作者单位: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府办)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