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始终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也是党和国家持久维护的根本资源,要坚持做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保护耕地,要全面压实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耕地保护,根本是在基层。地方政府要提升能力、加强调研、做好规划,了解下辖耕地情况、了然地方耕种规律,了却地方耕地矛盾。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中提到,从2023年起,启动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全国每年平均将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举措。地方上要提高科技实力,通过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田间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田输配电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耕地,要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把硬性规定变成自发行为,把党的要求变成农民的要求。总书记强调“以补定占”,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不能占良田补劣地、占整田补散地。完善耕地区域,要切实到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估,不能随意补充,零散规划;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指标和地理条件,完善耕地为良田、整田;要提高农民和政府积极性,普及基本农田和耕地红线知识,提高农民耕种能力和耕种收益,确保农民去种、愿种、种好划归耕地,不能让基本农田荒废。
保护耕地,要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考察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亿多亩,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近年来,我国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优势资源,全力攻克盐碱地利用难题。从开展土壤盐渍化治理示范,到推进专项普查摸清家底,从组建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到成立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协同推进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使得盐碱地面积不断减少,重度盐碱地面积比例逐年降低。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要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分析土壤质地,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同时,要加强地方和高校、企业合作,推动新技术落地,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耕地足,仓廪实,人心安。耕地保护是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业,也是全国人民的重要事业,广大群众应和各级政府一起,拿出担当作为,严守耕地红线,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