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所高校发布通知,恢复校友出入校权限,部分高校还允许校外人员入校推动高校体育场地开放共享再度引起大家热议。
高校是体育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标准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等各类场地设施相对齐全,但寒暑假期间往往处于闲置状态。高校周边社区体育设施则相对匮乏,群众健身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向社会大众适度开放高校体育场地,有助于缓解当下全民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体育设施,带来定收入,用于场地维护和场馆改善等。
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高校不愿打开大门。一方面,高校担心校外人员增多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社会人员增多可能会使本校师生的运动需求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本应是学生运动的场所就有可能变成休闲娱乐场所。除此以外,缺乏收费标准、开放项目、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明确规范也是高校体育场地开放面临的难题。
因此,想要推动高校体育场地开放共享,还要更好解决这些后顾之忧。首先,政府部门和法律法规需要提供相应支持。针对高校担心的安全问题,需要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划分,相应部门也应给予具体的指导规范,明确安全责任边界,帮助高校做好社会人员进校健身的安全预案,降低风险。其次,高校可以尝试差异化定价策略。针对在校师生和校友,可以免费或优惠提供场地服务;针对校外人员,可在政府规范下适当收取服务费用,通过价格机制合理调节资源,获得的资金可用于体育场地运营维护,实现共赢。再次,体育场地应探索多样化运营。当前部分大学城高校集中,体育场地开放应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和场馆特色,开展多样化运营,可通过接办文化活动以及开展特色体育项目等,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拓展新思路。(作者:黄骅市羊三木乡回族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