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陈泓宇:文明祭祀贵在传承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泓宇  日期:2024/4/3 字体: [大][中][小]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故人、致敬先烈的传统节日,它表达了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尽孝的感情,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道德情怀。缅怀英烈的同时,号召全社会崇尚英雄,捍卫英雄,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让人们思想受到深刻洗礼,进而积蓄新的奋斗力量。

  清明节不仅是祭祀的节日,还蕴含着丰富文化和精神实质,“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反映了一年之中耕耘播种的“春耕文化”。同时,祭扫追念的最终目的在于践行传统美德,这正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道德根基。

  如今,文明祭祀已成为清明节的主基调。以往清明时节的烧纸焚香、放鞭炮、花样繁多的奢侈祭品已淡出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党中央勤俭节约的新风尚,鲜花祭扫、植树祭故人等“低碳”文明祭扫方式,为传统的清明节增添了时代的气息,文明祭祀,低碳清明正在向着常态化发展。不难发现,清明期间总有个别不文明扫墓现象出现,如垃圾遍地、纸屑纷飞,更可怕的是烧纸焚香产生的烟灰火星很容易引发火灾,不仅污染空气,破坏生态环境,存在极不安全隐患,也背离了清明祭奠的本来意义,特别是给基层党员干部加重了不少工作负担。

    节俭,低碳的文明祭祀行为已成为当下一种新社会风尚。清明时节,亲自到墓前给逝者献上一束鲜花,敬一杯酒,培上几捧新土,种上一颗小树,忆一段往事,借着思想和追忆在内心深处触摸、感受亲情的温暖,才是清明祭奠的真正意义和情怀。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做表率,既要将文明祭祀行为宣传到位,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自觉摒弃烧纸钱、焚花圈、燃鞭炮等祭扫陋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先烈,营造文明祭祀的良好社会氛围。 

  伴着细雨纷纷,对逝去的先辈和亲人,以敬慕和思念之情,献上一束花香,寄去一份思念,将追思铭记在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