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其考核机制因以政治引领为根本、以实绩实效为导向,通过科学分类与刚性激励相结合,为“育才造士”筑牢制度根基。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考核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以科学精准的考核机制,助推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聚焦精细考核,以精准评价破除“作秀式履职”顽疾。人民对于干部队伍是否满意,根本在于是否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但一些干部把工作当成对领导的“作秀”,领导在和不在时截然不同,躺平侧卧、投机取巧,违背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组织部门要坚持考准考实,完善干部平时考核,将考核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让“两面人”耍滑头蒙混过关空间极大缩小。要结合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完善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事项,重点考核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和阶段工作目标的情况,评比考核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承诺兑现情况,将考核的“准星”延伸到工作最前沿,注重了解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的表现。要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引导广大干部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观念,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利民惠民为民之事。
优化考核方式,以简约实效破解“形式化考核”困境。目前一些地方考核设计过分看重形式,貌似考核事项多、考察范围广,实际上却是过度留痕,以材料论优劣,为基层干部增加额外负担。“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如果考核程序过于复杂、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或“万物皆量化”,就会跑偏走样。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做法,根据不同考核任务针对性选用考核方式,将年度考核、政治素质专项考察、班子运行调研等“多考合一”,做到“下一次乡、查多项事”,既考显绩又考潜绩,既考人又考事,全面降低查台账的厚度、开会议的频次,陪检查的时间。还要用好信息化手段,健全考核工作信息共享平台,以数据管理实现日常监测和调度。探索积分考核向达标考核转变,并采用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估等多元化方式,减少烦琐考核中消耗的虚功,为基层发挥首创精神留足空间。
强化结果运用,以考用结合再添“为人民服务”动力。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初衷,在于是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好不好。也要注意考核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不能简单“一考了之”,形成“考核依赖”。真考真用、随考随用、考用结合才能彰显功能、体现价值。因此在平时就要下好功夫,扎实抓好日常的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多管齐下、多方协同、多方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考核的检查、诊断作用,通过考核为基层工作“把脉”,提出改进意见建议。要强化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优进绌退、弥补短板、纠错纠偏、关爱激励的重要依据。坚持考用结合,健全完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将考核结果同领导班子调整挂钩,同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紧密衔接,推动能上能下,形成良好导向,最大限度发挥考核传压力、强动力、激活力的作用。(作者单位:射洪市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