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宋小涵:为思政课注入时代色彩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宋小涵  日期:5/30/2024 字体: [大][中][小]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月11日在京召开。习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正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智者顺时而谋、因势而动,当为思政课注入时代色彩,推动教育工作取得新发展。

    办好“思政课”,要善用“经典教材”。思政课是一项长期性、全面性、精细化的系统工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家国情怀,确保广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

    办好“思政课”,要活用“中国素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延绵不绝,无数生动、深刻的故事在这个民族身上发生、演化,精彩的中国故事是“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既蕴含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又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因此,思政教育要在历史长河、百年党史、红色资源等宝库里寻找源头活水,讲好“中国故事”这个最鲜活的素材,引导广大青少年以身体力行的奋斗将浓浓的爱国情与坚实的强国志、报国心统一起来,自觉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办好“思政课”,要巧用“人民题材”。教育只是方法,并非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服务于社会建设。无论是“二十余年扎根深山,一根扁担挑起梦想”的“扁担校长”张玉滚,还是“愿做大山里的一盏灯”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他们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的政治品格。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自觉领会其中深意,把教育工作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也要牢记嘱托,甘于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锻炼自我、成就自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办好思政课是教育大事,更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让思政课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寺门村镇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