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张力:莫让“农家书屋”徒有虚名成为摆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力  日期:2024/6/11 字体: [大][中][小]

    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辽宁省阜新市部分农家书屋“存在脱离实际需求、管理维护等配套机制不健全、图书种类偏少以及图书配备的针对性、适用性与农民实际生产生活存在差距等问题”。毫无疑问,“农家书屋”以“农”字打头,聚焦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相关图书和知识,才是“农家书屋”的正确打开方式。

    实上,“农家书屋”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本质上暴露出管理不精细、服务不规范、作风不踏实的本质问题。“农家书屋”脱离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农民实际生产生活的图书和读物,必然是“和尚买梳子”没有实用性。要知道,“农家书屋”违背了一个“农”字,也就难以真正发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更难以为农民提供劳动技能、掌握现代技术提供知识储备与理论指导。

    “农家书屋”不仅仅是增进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作用,更承担农业强国战略实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职责。“农家书屋”聚焦一个“农”字,围绕“三农”服务,考验基层治理的精心化、精准性和科学规范化。“农家书屋”是独属“三农”的服务家园和“知识学堂”,更是农民群众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农技知识的“加油站”和“蓄电池”。一方面,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相关管理机制,确保专人专岗负责农家书屋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发挥农业书屋的功能作用,确保其使用率和“人气流量”,防止宝贵资源被浪费与闲置。

  当然,网络信息时代,农民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不局限于有形的文字,更多通过视频、图片、讲解等“无形的文字”获取农技等理论知识。加上,各地下派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下村入户提供技术指导等等,都是农民获取生产生活相关知识的路径。所以说,放大“农家书屋”外延,丰富农家书屋内涵、延展农家书屋触角,特别是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让“农家书屋”上网上线,让农民指尖就能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与知识,切实做到全方位、多维度服务好“三农”发展。

  总而言之,“农家书屋”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扇窗,让农民变身为具备现代化管理经验与素养的新型农人,还得大力培育一大批政治硬、作风好、专业强、爱农村的新时代农业人才队伍。故此,以“农家书屋”为起点,放大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半径”,健全引育留用等工作机制体系,不断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不断绘就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