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力: 叩开群众心门 善聆群众心声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力  日期:4/15/2025 字体: [大][中][小]

    新时代十年来,基层一线,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去得最多的地方。从中南海到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人民问计,听人民心声。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能否叩开群众心门、善听群众心声,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是政治立场和宗旨意识的直接体现,关乎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

    叩开群众心门,是党员干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的第一步。这扇门,看似无形,实则厚重,它隔开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隔开了信任与理解。要叩开这扇门,需要党员干部放下身段,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去接触群众。不能总是端着“官架子”,高高在上,而是要主动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拉家常、谈生活,让群众感受到干部的真诚与亲近。就像焦裕禄同志,他深入兰考县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温暖民心,最终叩开了群众的心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才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善听群众心声,是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群众的心声,是社会民意的真实反映,是群众利益诉求的直接表达。它可能是一句简单的抱怨,也可能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建议,但背后都蕴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党员干部要善于倾听这些心声,不仅要听“顺耳话”,更要听“逆耳言”。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不打断、不敷衍,让群众把话说完、把问题讲透。同时,要学会分析群众的心声,从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例如,在一些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到他们对停车位、绿化、电梯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方案,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在叩开群众心门和倾听群众心声方面存在不足。有的干部害怕面对群众的质疑和批评,选择逃避或忽视;有的干部在倾听群众心声时缺乏耐心和细心,不能真正理解群众的诉求;还有的干部虽然表面上重视群众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落实不到位,导致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干群关系的和谐。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叩开群众心门、倾听群众心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为了更好地叩开群众心门、倾听群众心声,党员干部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要加强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要建立健全群众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和采纳。

    总之,在时代的浪潮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叩开群众心门、善听群众心声,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只有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叩开群众心门,倾听他们的心声,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