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张雪慧:老人也不能与社会疏离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雪慧  日期:6/27/2024 字体: [大][中][小]

    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老人执意让女乘客让座,女子不肯,随即遭到老人动手袭扰。老人先用拐杖袭扰女子腿脚,随后用手推搡,两人还发生口角,严重扰乱乘车秩序。事发后,涉事老人被警方带走。目前,从叶某某被行政拘留的结果来看,显然他有着不小的过错,已经触犯法律。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特别标明的“爱心专座”,让不让座的主动权、决定权,在先坐下的乘客。多数网友朴素的认知是,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是美德,但美德要遵循自愿原则,首先应该用来要求自己,而不能拿来压制他人。如视频中的这位老人,因为让座问题对女子态度恶劣、行为粗暴,自己不仅未能站在道德高地,反而跌进违法的漩涡。

    如此看来还是应该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全民教育也不能忽视对老人的教育,我认为老人如此行为源于对社会的疏离,应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同时家人子女也应多给老人陪伴。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受访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须重点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曹贤才认为,应在加强老龄心理健康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水平。

    除此之外,要持续强化社区服务责任,探索搭建更多服务于老年人的沟通、交往、活动平台。天津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张宝义建议,社区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对有需要的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不定期上门探访,提供健康保健、心理抚慰等服务。

    各类养老机构也应开辟更多渠道让入住老人与社会建立联系。研究显示,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疏离感关系密切。陈卓说:“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老人们重新找回了被需要、被认可的快乐。

    各养老机构可以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降低老人的社会疏离感。(团林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