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叶金福:“高校录取通知书出错”暴露了什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024/7/1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有网友称宜宾学院录取通知书上将“录”字打成了“寻”字。对此,校方致歉:将统一回收,已重新寄出。(7月14日星视频)

    众所周知,对于高校来说,录取通知书是展示、宣传大学的一个窗口,而对于新生而言,录取通知书则是辛勤汗水付出之后的一份收获和喜悦。可见,无论于高校,还是于学生,录取通知书都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对于这样一份有如此重要、又有如此意义的录取通知书,竟然因工作人员的疏忽和审查不严而出现错别字,这显然不是“一改了之”就可以完事的。

    俗话说:“凡事都可小中见大。”宜宾学院录取通知书上将“录”字打成了“寻”字,这恰恰说明了该校工作的不严谨,态度的不认真。试想,如果学校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这份于学校、于学生都重要而有意义的“录取通知书”,那么就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要知道,这份录取通知书上的字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个字,如果在草拟、编辑、校对、排版等环节,相关人员能够仔细一点、认真一点、上心一点,都会发现其中的错误。但事实上,就是因为相关人员在每个环节的不仔细、不认真、不上心,而犯下了这个本不该犯下的“低级错误”。

    据报道,类似“高校录取通知书出错”这样的案例并非只是个案。比如,2022年8月,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把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错印成了“报道”;同样在2022年8月,河南郑州的黄河科技学院把录取通知书上的“notice”错印为“notict”;还有巢湖学院在2023级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时间“9月6日”被错印为“9月6月”。这说明,“不上心”的高校还真的不少。

    可喜的是,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宜宾学院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第一时间致歉,并表示统一收回,重新寄出。相信,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宜宾学院一定会在今后的每一项工作上更仔细、更认真、更上心。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笔者衷心希望每一所高校都能从“录取通知书出错”这件小事上,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狠抓内部管理,做细做实每一件事关学生的大小事,从而树立“好形象”,赢得“好口碑”。(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