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楚建锋:汉江泳思——以水论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楚建锋  日期:7/24/2024 字体: [大][中][小]

    以水论道。管仲《管子》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老子在汉江边成就了学术“道行”,《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所谓“之宗室”“几于道”“全在道”,意即中国哲学就是水的哲学,一切智慧、观点、方法、学识等,都能从水里找到答案。据说,当年在汉江边一间简陋的小屋里,老子的老师常枞问他,舌头和牙齿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答不上来。常枞让老子观察自己已掉光的牙齿和依然柔软的舌头后,告诉老子“以水为师”,语毕而逝。

    此时,长跪不起、泪流满面的老子,终于悟出了水的无穷奥秘,知道了水的无坚不摧——上善若水!

    据说,当年,孔子五十有一而未闻道,南至老子故里沛,向老子问学。孔子用五年求仁义之礼,十二年从阴阳变化中求天道,结果一无所获。孔子南至老子故里沛,向老子问学:“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

    老子告诉孔子:“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高,地之厚,日月之明,夫何修焉?”

    孔子一生四见老子,在沛向老子问道是第三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此次见面后,孔子三天不语,事后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就是说,孔子见老子,恍惚中见到传说中的“龙”了,三天都没缓过神来。孔子感慨道,自己是与人为徒,而老子是与天为徒、与水为师!老子有如水般“以清虚谦退自守,以柔弱卑下自持,以恬淡寂静自适,以归真返朴自颐”的超立独世、人神合一!

    纵观老子学说之精髓,就是水的哲学。这与老子一生的修行密不可分。

    道家文化的奠基者、鼻祖彭祖,是帝颛顼玄孙终陵氏第三子,为尧帝大臣,封于淮河流域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为彭氏部落首领,在淮河流域传播道家文化。彭祖守静形气、服食养生,传说活了800岁,体现出道家文化之高深。

    “江淮河汉”,孟子将中国的四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汉江并列,从中也可见以淮河、汉江对中国自然和文化地理分界的作用。淮河、汉江介于南北之间,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汇点。商末周初,道家学术先驱、荆楚部落首领鬻子,在汉水最大支流的丹水发展壮大,在这片泽国开创出以柔克刚水性之美的道家水文化。而后,鬻子的后裔“积柔必刚,积弱必强”,建立起强大的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末期,老子出生在淮河北岸、涡河之滨的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饮着淮河水长大,浸润着彭祖的道家学说。之后到发源于秦岭北端的洛河之滨、东周首都洛阳,任守藏室史,又饱饮汉江流域传来的鬻子道家的“水文化”。而后在函谷关受尹喜之托,写下五千言《道德经》,便归隐于洛阳景室山。由此,老子成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

    汉初,刘邦崛起于淮河,成长于汉江。这一江清水,不但让黄老之学把刘邦养育成大汉开国皇帝,而且汉朝在秦岭北端长安的都城,与南端的汉中遥相呼应,使道家学说成为西汉的国学。东汉末年,在淮河边(今江苏丰县)成长的张陵,不但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而且从淮河来到汉江边的四川大邑县,创立了中国道教早期的第一个教派——五斗米教,使黄老学说最终发展为道教。之后,张陵之孙张鲁在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吃饭不要钱的“五斗米王国”。

    最终,道教在汉水流域发展,在长江流域传播,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成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