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湖北武汉一名男子在观看电影时,遭遇后排观众持续不断的讲话骚扰。电影结束后,这名男子大声表达了自己的抗议:“看什么电影?一直要说话!两个半小时,讲了一整场电影的话!”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广泛讨论。(2月5日《南方都市报》
众所周知,消费者花钱买票去影院观看电影,一来是放松休闲,二来是享受快乐。但整场电影下来,却遭遇后排观众持续不断的讲话骚扰,这无疑会让观众的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类似“整场电影不断讲话”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比如:有的边看电影边打手机,且声音很大,彷佛是在家中看电视;有的年轻恋人,边看电影边打情骂俏,全然不顾身边其他观众的感受;有的小孩由于好动坐不住,一些大人竟任凭孩子在影院里东奔西跑,嘻嘻哈哈,大声喧哗;有的边看电影边吃东西,把一些食品袋、矿泉水瓶、面巾纸等随手乱扔乱丢;还有少数观众甚至不顾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的禁令,竟旁若无人地抽起了香烟,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观影行为,显然令人生厌。
电影院是一个公共场所,每一位观众都应注重自身形象和言行举止,自觉做到讲文明、守公德。试想,假如坐在你身边的人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大声地打着电话,那给你的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抑或是坐在你身边的人一边看着电影,一边抽着香烟,吞云驾雾,你还能心情舒畅地继续把电影看下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笔者以为,提升“观影文明”还需多管齐下。一方面,影院不妨通过在入口处设置提示牌,或在屏幕上打出温馨提醒的方式,告诫观众注意观影形象,学会文明观影,把不文明观影行为遏制在观影之前。另一方面,影院也可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对不文明观影行为予以防范。比如,韩国一家电影院就启用了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声纹识别自动警示喧哗者,使观影投诉下降52%。
同时,对于屡教不改的不文明观影行为,影院也可像处罚不文明旅游行为那样,采取“黑名单制”予以必要的处罚,把不文明观影者拒之门外。
当然,提升观影文明,更有赖于每一位观众的自律。只要人人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那么在影院里的那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可以杜绝。如此,也就不用影院良苦用心的温馨提醒,或采取技防措施,甚至动用“黑名单制”了。(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