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成都市民段女士在抖音平台的“车厘子自由”直播间选购了一箱5斤装的车厘子,到货称重后发现差了约1斤!找到商家处理时发现全店产品全部下架,而商家给出的解释是“卖完了”。(2月12日《成都商报》)
按说,商家在直播间宣传售卖的商品重量应该与实际的商品重量相符,这才是诚信经营的一种体现。但事实上,一些无良商家在直播间售卖的商品往往存在“缺斤少两”现象,这不仅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而且也构成虚假宣传甚至消费欺诈。可以说,直播间商品“缺斤少两”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短视行为。
据了解,直播间商品“缺斤少两”现象十分普遍,主要是因为证据收集难、维权成本高、隐蔽性强,加之,有不少消费者即使发现直播间商品存有“缺斤少两”事实,也懒得计较和较真,更是助长无良商家在商品克重上做文章、动手脚。
笔者以为,整治直播间商品“缺斤少两”,还需多方发力。首先,平台要发力。直播间平台应建立健全商户管理制度。一方面,直播间平台应当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增强对入驻直播间商家的资质审核,定期检查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商品克重上必须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商品“缺斤少两”,坑骗消费者。另一方面,直播间平台需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机制,以威慑潜在的违规行为,及时惩处或清退违规商家,并完善商家信誉评价体系。此外,直播间平台还应当提供技术支持,开发和推广使用电子秤等设备进行商品重量验证的技术解决方案,降低消费者维权难度。
其次,监管要发力。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打击直播间商品“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又要积极处理消费者的反馈与投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要建立直播间商家信用评价体系,对存在问题的商家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倒逼商家学会自律,减少违法行为。对某些容易出现“缺斤少两”问题的商品,要推行更为严格的标识标准,要求商家明确标注净重、毛重等信息,避免消费者被误导。
第三,消费者要发力。一方面,消费者要尽量选择有良好评价和信誉的直播间商家进行购物,并注意保留消费证据,便于日后需要维权时作为证据;另一方面,消费者一旦遭遇直播间商品“缺斤少两”欺诈行为,既要坚决说“不”,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合理赔偿,又要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不受损害。切忌自认倒霉,不计较、不较真,任凭直播间无良商家“缺斤少两”式的消费欺诈。
当然,直播间商家也要发力。直播间商家应树立“顾客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决杜绝商品“缺斤少两”不法行为,切忌故意在克重上做文章、动手脚。否则,消费者一旦识破“缺斤少两”伎俩,必定会“用脚投票”,那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商家自己以及整个行业。
我们相信,只要平台、监管、消费者,包括商家,都能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遏制直播间商品“缺斤短两”的不法行为,从而给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透明的直播间消费环境。(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