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红兴:基层减负、让实干者轻装上阵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红兴  日期:2/26/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 “冲锋兵”,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关键纽带,本应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为群众谋福祉、推动地方发展的实事当中。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一系列不合理的工作状况,使得他们被繁重的事务缠身。

    形式主义的留痕现象堪称 “重灾区”。在一些基层地区,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干部们常常要耗费数天时间整理台账,不仅要把各项工作的细节详尽记录,还得配上对应的照片,甚至对照片的拍摄角度、场景布置都有严格要求。曾经有个乡镇为了体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果,干部们反复补拍卫生清扫照片,耽误了不少实地整治的时间。文山会海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各类会议一个接着一个,有些会议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有基层干部反映,一周有一半时间都在开会,会议结束后还要消化传达大量文件,真正能用于走村入户的时间少之又少。考核机制的不科学也加剧了这一困境,不同部门的考核标准差异大,有的部门考核指标过于琐碎,如要求统计村里某类农作物的精确种植面积,这在实际操作中难度极大;而且考核时间往往扎堆,导致基层干部在考核季只能放下手头工作,全力准备考核材料。

    实现基层减负,必须从制度层面大刀阔斧地改革。精简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和文件,就像有的地方建立了统一的政务工作平台,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工作记录、数据统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避免重复劳动,比如民政部门和社保部门共享居民基本信息,减少居民重复提交资料的麻烦。同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工作实际成果为核心指标,减少形式主义的考核内容。例如,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考核,不再单纯看汇报材料和数据报表,而是实地考察产业规模、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情况。只有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深入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真正激发基层的发展活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