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葛尔轩:让干部回归服务人民的本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葛尔轩  日期:3/7/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基层工作中,会议过多、填表频繁、迎检任务繁重等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基层干部,使他们疲惫不堪,也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为基层减负政策的持续推进,基层工作氛围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鞠华国深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减负带来的变化。曾经,他一个月至少要开 5 次会,如今会议次数降到了 2 次,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减少。这一变化让基层干部们能够从繁琐的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去乡亲们家中了解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就像鞠华国所说,村干部就该围着地头转,围着老百姓转,而不是围着会议桌转。会议的减少,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以前,村干部因为忙于开会,很少有时间去乡亲家,村里的狗看到他们都会汪汪叫;现在,他们去乡亲家的次数多了,狗儿们也熟悉了,不再吠叫,这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反映了基层干部与群众关系的日益密切。

    填表负担的减轻也是基层减负的重要成果之一。过去,各个部门一旦需要数据,村里就得填各种各样的表,纸质的、电子的,应接不暇,基层干部们因此被戏称为 “表哥表姐”。而现在,一张表就能解决大问题,所有的数据都整合其中,只需要认真填一次,就可以基本清净了。同时,各种检查的减少,也大大减少了填表的次数和份数。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加专注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去。

    贵州省提出的 “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 十个字方法,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基层干部增添了干事创业的活力,也激发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动力。基层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减少工作量,而是要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

    基层减负的意义在于让干部回归服务人民的本质。只有当基层干部能够摆脱不必要的负担,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解决民生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基层减负工作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力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