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织激荡的今天,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构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格局,已成为关乎国运兴衰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既是这场变革的受益者,更应成为推动这场变革的弄潮儿。
教育铸魂,筑牢青年干部立身之本。教育是锤炼政治品格的熔炉,是锻造专业能力的基石,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源泉。在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35岁以下青年工程师占比超过60%,他们从"航天精神"专题教育中汲取精神养分,在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中淬炼过硬本领,最终在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等重大工程中实现技术突破。青年干部要在"四个面向"教育体系中锻造政治判断力,在交叉学科培养中提升专业竞争力,在创新实践教育中培育突破常规的胆识,真正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创新赋能,淬炼青年干部担当之能。当今世界正经历"智能革命"的洗礼,青年干部既要当创新的"急先锋",更要当发展的"守门人"。青年干部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善用新方法、新手段破解治理难题,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数字化转型中锻造"科技+治理"的复合能力。
群众路线,激发青年干部奋进之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要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唯有建立公平竞争的"赛马场"、构建多元发展的"立交桥"、打造温暖人心的"服务区",才能让青年才俊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竞相奔腾。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青年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践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要像"天眼"团队那样在深山坚守中追逐星辰大海,要像量子科研团队那样在无人区开辟新赛道,要像乡村振兴第一书记那样在田野沃土书写青春答卷。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方能在教育铸魂、创新赋能、群众路线的三重奏中,谱写出属于新时代青年干部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