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的转变令人眼前一亮。过去,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督查检查考核,“一个月迎检就有四五次,住宿、吃饭、用车……事事都要费心安排”,大量精力耗费在迎检事务上,真正用于服务群众的时间寥寥无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作为这根“针”,需穿起政策落实的“千条线”。然而,形式主义的层层加码,曾让这根“针”不堪重负。所幸,基层减负的春风正劲,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让实干成为基层工作的主旋律。
如今,督、检、考不断瘦身,工作方式也更加务实,“能看现场就不看材料,能暗访就不明查”。干部们不再为迎检而忙碌,而是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变化,正是基层减负成效的生动写照。
基层减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它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整合政务应用程序,让基层干部从“手机打卡”“APP留痕”中解脱出来;它严控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减少文山会海,让干部们不再被冗长的文件和会议所束缚;它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干部们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基层减负,是一种立足群众的理念重塑。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向发展聚力。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增的是效能;去的是形式,留的是实干。它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他们可以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共商致富大计;可以走进社区街道,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可以投身项目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基层减负,是一回跨越障碍的思想解放。求真务实破形式,基层减负正当时,干事创业好时光,精力满满抓落实。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摒弃过度依赖材料报表的考核方式,增加实地调研、群众评价等指标权重,真正以工作实绩论英雄。比如,有的地方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考核,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全面真实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基层干部重复填报信息。像一些地区搭建的政务数据平台,整合了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基层干部只需一次录入,各部门即可按需调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巩固和拓展基层减负成果,让减负成为一种常态,让实干成为一种习惯。
“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治理亦如此。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