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火爆出圈,很多基层单位纷纷引入AI赋能治理,各行各业对新生事物的青睐让人清醒地看到,应该警惕“AI+”在基层滋生新的形式主义。(共产党员网)
人工智能如一股强劲的浪潮席卷各个领域,基层治理也不例外。AI技术的引入,本应为基层工作带来效率提升与创新变革,然而,若不能引导基层将精力放在干实事上,AI极有可能沦为新的形式主义,成为基层工作的沉重负担。AI在基层应用中的形式主义隐患已初现端倪。一些地方为了紧跟科技潮流,盲目跟风引入AI系统,却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和需求。基层干部被要求在各种AI平台上填写大量繁琐的表格、录入海量数据,这些工作往往与实际业务脱节,只是为了满足上级对AI应用指标的考核。例如,某些乡村为了打造所谓的“智慧乡村”,安装了看似先进的AI监控设备,但实际上这些设备因缺乏有效维护和管理,沦为摆设,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还让基层干部为应付检查而疲于奔命。
当基层工作被形式主义的AI应用所裹挟时,危害是多方面的。从基层干部的角度来看,他们原本就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AI形式主义进一步挤占了他们干实事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无法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会受到严重打击。从基层治理的效果来看,形式主义的AI应用无法真正提升治理效能,反而可能掩盖实际问题,使基层治理陷入表面化、形式化的困境。让基层真正干实事,是防止AI成为新形式主义的根本之策。基层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AI技术应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而非目的。当基层能够将AI技术切实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如利用AI进行精准农业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借助AI开展社区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AI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为了确保基层能够聚焦干实事,避免AI形式主义,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上级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摒弃以AI应用数量、系统建设规模等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做法,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满意度。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基层实际需求,为基层提供实用、易用的AI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运用AI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能够熟练地将AI技术融入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AI在基层的应用进行全程监督。对于发现的AI形式主义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在基层治理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AI技术的优势,但又必须始终坚守让基层干实事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防止AI成为新的形式主义,让科技真正赋能基层,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迈进。(昌黎县朱各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