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黄鹤鸣:让汉语文字规范化与文脉传承并行不悖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黄鹤鸣  日期:5/23/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期,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为“作客”还是“做客”写了一篇近2000字的文章,并在个人公众号发布,他还对汉语文字的一些规范化做法容易导致“本不是差错的差错”以及字源、学理、文脉传承方面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澎湃新闻)

    陈厅长对小学生来信的回应,不仅展现了政府部门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引发了关于汉语文字规范化与文脉传承如何并行不悖的深刻思考。在当今社会,汉语文字规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因文字使用混乱而产生误解。在教育、出版、传媒等领域,规范文字是保证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关键。同时,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规范的汉语文字也是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但是我们要看到,强调规范化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文脉传承。文脉传承是汉语文字发展的内在动力,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古老的诗词歌赋、经典文献,都是文脉传承的瑰宝,其中独特的用词、句式和表达方式,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要让汉语文字规范化与文脉传承相向而行,首先需在教育中寻找平衡点。学校教育应既注重文字规范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又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感受汉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诗词,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独特的文字用法和韵律,同时强调在现代写作中要遵循规范。其次,媒体和社会各界应发挥积极作用。媒体要严格遵守文字使用规范,同时积极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机构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亲近经典,感受汉语文字的魅力,就像浙江省文旅厅鼓励社会各界对展览陈列“找茬挑刺”,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助于在规范化的同时传承文脉。另外,面对权威词典对文字释义的差异,以及一些规范化做法可能带来的争议,我们还是需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不能因盲目地追求规范化而忽视文脉传承,也不能因强调传承而忽视规范化,要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综合考虑字源、学理以及文脉传承的系统性,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这样才能让汉语文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原文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862166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