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各地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与乡村经济、文化、生态、治理等深度融合,通过党建引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目标,各地正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优化组织设置,探索“村企联建”“强村带弱村”等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形成纵横联动、互促共进的党建新格局。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下沉、实施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实施“归雁计划”等,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展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乡村工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使乡村成为人才汇聚的“强磁场”。
“党建+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引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产业融合,依托农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型业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格局。党员是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在产业项目实施中,党员带头流转土地、率先参与种植养殖,为群众树立榜样。成立党员技术服务队,主动学习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党员变身带货主播,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群众共同增收致富。积极引入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增强乡村产业抗风险能力。
“党建+为民服务”,夯实乡村振兴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增强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创新服务机制。通过“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流动党支部”等形式,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到村、服务触角延伸到户,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提高服务效率,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聚焦民生实事,实施“党员帮扶”“党组织认领”模式,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搭建民意收集平台,通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设立意见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在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的需求与诉求,精准把握民生痛点与难点,为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邯邰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