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潇:清明时节,党员干部当怀“三心”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潇  日期:4/3/2025 字体: [大][中][小]

    清明不仅是缅怀逝者、祭扫先人的节气,还是党员干部进行自我审视、砥砺初心的重要契机。在这慎终追远的日子里,党员干部当怀“三心”,让清明的意义在履职尽责中得以升华。

    党员干部当怀敬畏之心。清明的祭扫是对先辈的敬重,更是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须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古有包拯,敬畏律法、公正断案,不徇私情,因此“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美誉流传至今;今有焦裕禄,敬畏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兰考县任职时,不顾身体病痛,一心扑在治理“三害”工作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党员干部手握公权,应时刻警醒自己,敬畏党纪国法,敬畏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工作中坚守底线、不碰红线,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对待权力,方能不负人民所托。

    党员干部当怀感恩之心。清明让我们纪念的是先辈的付出与牺牲,而党员干部应感恩党和人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如今的和平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的坚实根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黄文秀,感恩家乡人民,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抗震救灾的党员干部,感恩人民的信任,冲锋在前,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党员干部应常思党恩、民恩,把感恩之情转化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党员干部当怀奋进之心。清明过后,万物复苏。党员干部应借这春日蓬勃之势,心怀奋进之心。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艰巨任务,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仍需攻坚克难。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心怀让人民“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的梦想,不断奋进,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党员干部应以先进为榜样,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各自岗位上不断探索创新、拼搏进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坚实的奋斗足迹。

    清明,是追思过往,更是展望未来。党员干部在清明时节涵养敬畏、感恩、奋进之心,方能在人生道路和干事创业之途上,坚守初心、行稳致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书写更加绚烂的篇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