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发布,为新发展阶段的 “三农” 工作指明了方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三农” 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形势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从国家发展全局来看,稳住 “三农”,就是守住了战略后院。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稳定发展对于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和谐起着 “压舱石” 和 “稳定器” 的关键作用。只有端牢 “饭碗”,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产能稳定、生态可持续,才能避免经济发展陷入被动局面,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挖掘农村就业潜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不仅有助于稳就业、促增收,更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业农村仍是最大的短板。尽管我国 “三农” 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距离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仍有差距。要实现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此过程中,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为解决 “三农” 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 “三农” 工作的主力军,要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在工作中,需准确把握形势,既要正视 “三农” 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如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不确定性,又要充分利用我国多年来在 “三农” 领域积累的积极因素,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站稳政治立场是关键。要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底线任务,抓实抓牢。各地应强化责任担当,把粮食生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确保落实。同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在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上,要深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至关重要。“三农” 工作具有特殊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且农民权益需谨慎保障。例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选择是否进城、是否流转或退出土地,杜绝强迫命令和 “一刀切” 的做法,避免历史性错误。此外,“三农” 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 “一盘棋” 思想,全面考量、整体协同、综合平衡,在多目标协同中寻求最优解;同时,抓住关键举措,以点带面,实现重点突破,避免盲目 “平均用力”。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管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建立健全乡镇(街道)职责清单,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精简优化涉农考核,清理整合政务应用程序,深化整治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文明乡风建设也不容忽视。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 等实践活动,培育和睦家庭与和谐邻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保护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规范农村演出市场,反对封建迷信,营造文明健康的乡村氛围。
维护农村稳定安宁同样是 “三农” 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信息共享和协同解决机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防范 “村霸” 和家族宗族黑恶势力滋生。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打击整治农村赌博、禁毒、传销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农村应急管理,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自建房等领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和排查整治,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25 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 “十五五” 规划的关键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 “三农” 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让我们在新发展阶段,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书写 “三农” 工作的崭新篇章,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作者单位:泊头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