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其核心在于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破除积弊,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涵养正气。作为一名党员我在日常学习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制度的深远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以“严”为尺,筑牢纪律防线
八项规定从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公务接待等具体细节入手,看似“小事”,实则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通过对照规定自查自纠,我意识到日常工作中“文山会海”的低效、“面子工程”的虚浮等问题,本质上是责任意识与宗旨意识的弱化。严守规定,需从每一份文件的精简、每一场会议的实效抓起,将“严”的标准融入工作肌理。
二、以“实”为本,厚植为民情怀
八项规定的落脚点是“为民”。整治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省下的是财政资金,赢得的是民心信任;倡导深入基层调研,去除的是“花架子”,换来的是群众的“真心话”。这启示我,作风建设绝非口号,而是要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实”字:少些“材料政绩”,多些实地走访;少些“层层加码”,多些换位思考。
三、以“恒”为要,锤炼长效定力
八项规定实施多年,成效显著却仍需警惕“疲劳症”与“回潮风”。作风建设如同逆水行舟,唯有常态化监督、制度化约束,才能防止“破窗效应”。于个人而言,需将规定内化为日常习惯,从拒绝一次超标准接待、抵制一次形式化检查做起,以“久久为功”的坚持守护纪律底线。
八项规定既是纪律约束,更是行动指南。它提醒我们: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唯有常抓不懈、知行合一,方能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发展和改革局)